WFU

2021年1月28日

《咖啡杯測的科學》讀後感:每個手沖玩家都該玩居家杯測

讀者:生科人梁智强






閱讀這本書時,只是想從咖啡消費者的角度了解「居家杯測」,看看有沒有「感官訓練」的資訊。至於專業的杯測知識,大家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影片,我可不敢班門弄斧。




本書作者 「IBLINE 編輯部」在韓國經營「韓國咖啡教育中心」、舉辦「首爾咖啡展」與「韓國咖啡師大賽」,並出版許多咖啡與茶的書本與月刊。

此外本書還獲得來自台灣的 2014 年 WCE 世界盃咖啡杯測師大賽冠軍「Lupin 劉邦禹」協助審定。因此對我來說,這本書的內容特別有可讀性。


什麼是杯測


用不同磨豆機、不同水質、不同沖煮方式 (手沖、賽風、義式機、法壓壺...) 或不同注水頻率沖煮同一包咖啡豆,得到的咖啡喝起來會有很明顯的不同。

所以咖啡不好喝也許不是豆子的問題,而是人品沖煮方法出問題啊!

因此為了方便溝通與比賽評分,咖啡產業人士討論出用「統一參數」、「標準方法」,將人為因素降到最低的情況下沖煮每一杯咖啡,對它進行評論與評分。於是就出現了「杯測」。

“磨粉、倒粉、倒熱水、浸泡、撥掉咖啡渣、開始飲用與評分”

不需要大師手法,只要有磨豆機、熱水和杯子,人人都能用標準化方式沖煮並評論咖啡。因為是用杯子 (Cup) 泡咖啡,所以大家就稱這種評測方式為杯測 (Cupping)。

對了,也有許多人選用通過 SCA 認證的美式咖啡機作為杯測時的咖啡準備方式。


什麼時候需要杯測


其實在咖啡產業鏈的任何環節都能進行杯測。我自己是把杯測簡化為「生豆杯測」與「熟豆杯測」兩種。





生豆杯測」是用統一的烘焙曲線烘所有的樣品。不一定很好喝,目的是判斷生豆品質的好壞與風味潛力。

  • 咖啡農透過杯測判斷生豆優劣,調整咖啡種植條件或後製方法
  • 生豆採購商透過杯測,從上千支生豆樣品中挑選出想要的生豆批次並進行採購
  • 生豆出口商可以用杯測,檢查訂購的生豆在運輸過程中是否變質
  • 國內生豆商也常會辦生豆杯測會,作為烘豆師選購生豆的依據

熟豆杯測」則是用來判斷咖啡豆的烘焙品質,因此烘焙曲線不必統一。

  • 烘豆師透過杯測,決定一支生豆的最佳烘焙曲線,或作為烘焙品管依據。
  • 烘豆師以可以根據每支單品熟豆的杯測結果,進行配方豆的風味設計
  • 消費者也可以在家使用杯測法,去認識每一包咖啡豆的完整風味。


Coffee Review 也用杯測法評鑑咖啡


玩手沖咖啡一陣子的人都知道,沖煮不同烘焙度咖啡熟豆有不同的合適水溫:淺焙用高溫、深焙用低溫。若沖煮水溫不合適,得到的咖啡可能無法達到最佳風味組合。

因此我曾經好奇咖啡評鑑機構 Coffee Review 是怎麼評鑑五花八門、焙度不一的熟豆樣品?好奇之下我就直接寫 email 去問,而 CR 的 Kim 很友善也很迅速地回覆了我。原來他們的評鑑專家也是以 SCA cupping protocol 來對所有的咖啡熟豆樣品進行評測。




你可能會懷疑,以 93 度熱水浸泡深焙咖啡,而且是浸泡 4 分鐘!得到的咖啡液不會苦澀嗎?

答案是「還真的不會耶」!

我想這是因為杯測法在熱水浸泡咖啡粉的過程中並未進行攪拌,因此咖啡的萃取速度比較緩慢,甚至咖啡液達到一定濃度後,咖啡粉中的大分子成分就不易溶出了。


在家也很可以進行杯測



當拿到一包新咖啡豆,但不清楚它是偏香氣、偏果汁感或偏平衡感時,可以先用杯測泡法喝一次做依據。因為咖啡粉在靜置浸泡的狀態下,大中小的風味分子都會均勻溶出,讓你得到一杯均勻萃取、呈現所有風味的咖啡。

先接下來看看您手沖時想前段花香多萃取一些、還是中段甜感多一點,再來設計沖煮計畫囉!不過如果自己手沖喝起來比杯測的咖啡難喝......只好再多練功啦!




居家杯測不一定要很標準,流程簡單可重複就好。在這裡分享我常用的參數:

  1. 使用 Hario V60 switch 濾杯 (咖啡下壺、法壓壺、聰明濾杯也都很適合)
  2. 咖啡粉粗細,比照平常手沖使用的即可
  3. 93-95 度熱水
  4. 粉水比 1:15
  5. 靜置浸泡 4 分鐘
  6. 用湯匙攪拌幾下,然後濾除咖啡渣
  7. 開始品飲咖啡。高溫、中溫、低溫、常溫都喝喝看


居家杯測練功一個月,品飲功力增加一甲子





若是能一邊看著咖啡風味輪一邊喝咖啡,也許有助於我們分辨出咖啡的風味。

但如果想認真成為品飲咖啡高手,vvcafe 咖啡的學長曾分享過一個練功方式:一次準備 4-6 包新鮮咖啡豆,每天喝,同時喝。連喝一個月後保證你品咖啡、分辨咖啡風味的能力會大增喔!


更多其他書中內容,就自己來挖掘囉!



你可能會有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