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12月25日

磨越粗萃取率越高?Turbo shot 是噱頭,還是完美的濃縮咖啡萃取法?

作者:生科人梁智强





你聽過 turbo shot 嗎?由咖啡師跟科學家合作,以數學模型開發出據說是最完美的濃縮咖啡萃取參數。 2020 年論文上線後,「Turbo shot」一詞曾在國外咖啡社群引起一番討論。




“ 由於 15 秒的萃取時間實在太短,這個方法被戲稱為 Turbo shot。”


In The Beginning


「兄弟,我今天擠 espresso 時把機器的萃取壓力降低。結果爆好喝的啦!」。當時是 Barista Hustle 總經理的 Michael I. Cameron 在電話中這麼說。

「哥,這太酷了!我們應該把它寫成論文」,本業是美國奧勒岡大學助理教授的 Christopher H. Hendon 聽完後這麼回應。   

 (以上對話經過我修飾與誇飾。原話請參考這裡)


於他們找了幾位數學家開發一套「濃縮咖啡萃取數學模型」,用 28 條數學方程式解釋萃取濃縮咖啡時粉碗內發生什麼事。花了 4 年時間,最後成果《有系統地改進濃縮咖啡:數學建模和實驗的見解》在 2020 年時發表於科學期刊 Matter 上。





它們得到許多違反直覺的結果:
  1. 6bar 得到的濃縮咖啡萃取率,比 9bar 高
  2. 研磨度越粗,濃縮咖啡的萃取率越高
  3. 萃取時間不重要,萃取壓力跟研磨度才是關鍵

他們的結論是,你可以用「比目前參數更粗的研磨更低的壓力更少的咖啡粉量,得到相同的咖啡萃取率」。而且這樣有以下好處,因此不管對咖啡玩家或店家都是更完美的方法:

  • 出杯品質更穩定。
  • 更省成本


咖啡大神們說新濃縮參數可以不試,但論文真的非常值得讀一下


濃縮咖啡玩家通常把「9bar / 30 秒」 奉為圭臬。如果製作濃縮咖啡時遇到壓力不足 9bar 或時間短於 25 秒,直覺上會認為萃取不足,咖啡可能一口都沒喝就被倒水槽了。

因此論文一出來,許多咖啡社群或文章都集中在討論 Turbo shot 參數是多麼的違反直覺,懷疑這樣的濃縮咖啡真的會好喝嗎?

但英國的世界咖啡冠軍 James Hoffmann 跟美國的世界咖啡拉花冠軍 Lance Hedrick 都曾為這個主題拍攝過影片,並且說過類似的話:

參數雖然很勁爆,但這篇論文內容才是寶藏


  • 如果想看論文寫什麼,可以從這裡前往
  • 如果擔心內容看不懂,論文作者Cameron寫了一篇懶人包在這
  • 阿如果懶得看字,可以看 James Hoffmann 或Lance Hedrick 的影片








論文後半段才是重點中的重點。所以我覺得論文實驗結果的順序反過來讀,反而更容易理解這篇論文的重要性。


研磨度的火山效應


這群人很認真的,不是打嘴砲的理論學家。

假設咖啡粉碗內的萃取是均勻的前提下,他們用了 28 條數學方程式打造了數學模型,解釋萃取濃縮咖啡時粉碗內發生什麼事。並在澳洲的咖啡館中以 Sanremo Opera 三孔義式機、EK43 磨豆機、自動咖啡填壓機 PUQpress,用最精確的萃取環境做驗證。

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:咖啡磨的越細總表面積越大,加速萃取。因此在其他萃取參數不變的前提下,「磨越細,萃取率越高;磨越粗,萃取率越低」。

但當 Cameron 在義式機前收集研磨度對濃縮咖啡萃取率影響的實驗時,他觀察到火山效應(Volcano effect):

從極細研磨開始,咖啡磨越粗萃取率越高,在某個點到達最大萃取率 (EY max) 後才逐漸下降。研磨度與萃取率竟然呈現「倒 V 字」、「火山狀」的關係。(補充說明:咖啡磨太細時 9bar 會壓不出來。因此這個實驗是在 6bar 下完成的)。






數學模型證實萃取不均的存在


但 Cameron&Hendon 的濃縮咖啡數學模型也支持研磨度與萃取率會呈現斜直線的關係。

當現實數據與理論數據不相符時,代表一件事:前提假設有誤

那麼會是哪個假設錯了?「碗杯內的每顆咖啡粉都會被均勻萃取」,團隊內的2位數學家這麼認為。當他們調整參數,假設粉餅內有部分咖啡的萃取率是 0,理論值就能跟實驗數據一致了。

我們都知道,濃縮咖啡萃取時最大的困難是「均勻萃取」:咖啡粉結塊、佈粉不均或填壓不平整,會造成通道現象或邊穿現象。而粉杯型狀與開孔數量,也會影響粉餅內的萃取均勻度。

因此理論值與實驗值不相符,說明了一件事:咖啡粉磨越細,粉杯內水流越不均勻,造成萃取不均勻。

而數學模型更是告訴大家:不管我們用了 rdt、wdt 工具、濾紙或高級整粉器,還是你的粉餅顏色已經很均勻,如果研磨度放粗萃取率反而上升,代表你的濃縮萃取還是不均勻的喔!





這裡讓我聯想到,天文學家斜槓咖啡物理大神的 Jonathan Gagné,在他那篇討論濾紙如何影響濃縮咖啡萃取的文章中也曾提到,咖啡師 Stéphane Ribes 曾發現到粉餅萃取率呈放射狀遞減,邊緣 (約占粉餅 1/4 重量) 的萃取率只有中心的 1/2。

最後你猜,傳統 espresso 用的 EK43 研磨度,是落在最大萃取率的左側 (萃取不均) 還是右側 (萃取均勻) 呢?


最完美的濃縮咖啡參數


作者 Cameron 說,他們並沒有宣稱「低壓/短時間」做出來的會是最好喝最完美的濃縮咖啡。但這會是最完美的濃縮咖啡製作方式:省咖啡粉、出杯品質穩定。




 
而他也非常建議每一位咖啡大師在自己的義式咖啡萃取上做點實驗

  1. 先用傳統參數找到自己認為最美味的那一杯的研磨度與萃取率。但那通常是一杯混和了萃取不均與過萃、風味複雜多層次的濃縮咖啡,而且你無法每一把都再現這樣的美味。
  2. 接下來試試看更粗的研磨度獲得一樣的萃取率吧!你的出杯品質會更穩定,但風味複雜度可能會下降 (旁白:因為少了萃取不足或過萃的味道吧)
  3. 這時候提高萃取率試試,看看會不會更美味吧!


所以 Turbo shot espresso 到底好不好喝


作者說,新版濃縮 (15g in/ 40g out) 的 body 會比傳統 espresso (20g in / 40g out) 低,但喝起來會更甜、更平衡;而且萃取率更高更平均,沒有萃取不均的味道喔。

有的人會說,拉高萃取率能保證比較好喝嗎?嗯,如果生豆品質不夠,或烘豆技巧不夠......

而我自己一年多來斷斷續續的經驗是,turbo shot 真的很適合用來製作淺焙 SOE,香氣與甜度會更明顯。

而且淺焙豆本來就比較難磨跟難萃取,特別當你是不插電的萃取系統時很容易非自願變 turbo shot模式,更要試一試。




參考資料

  1. https://strivefortone.com/2020/09/19/low-pressure-turbo-shots-and-the-perfect-espresso/
  2. Matter (2020) 2, 631–648
  3. https://coffeeadastra.com/2021/04/04/how-a-paper-filter-below-an-espresso-puck-affects-hydraulic-resistance/